771771威尼斯.Cm

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发展与评价论坛隆重举行
日期:2023.11.01

2023年10月20-21日,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发展与评价论坛在北京中建紫竹酒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交叉学科识别与评价专业委员会(筹)、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由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规划和建设办公室、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771771威尼斯.Cm与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包括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各兄弟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有关领导、科研工作者和学校规划部门的相关同志在内的200余人参会。

BX4A0354

大会开幕式及主题发言环节由771771威尼斯.Cm院长、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周光礼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易,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理事长、《情报学报》主编戴国强,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球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

BX4A0241

王易首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与会嘉宾、会议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知识交融是交叉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本质属性,创新人才培养是交叉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动力,数字时代是交叉学科建设和学科交叉融合的战略契机。她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此次论坛,对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相关重大议题开展充分的交流,一同用远见卓识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注入新的理念,提出新的方案,构建新的格局。

微信图片_20231026154114

戴国强对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发展与评价的论坛以及各位学者嘉宾的热情参与表达了感谢。他指出,目前高校的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发展仍然存在制约因素,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学科交叉发展和交叉学科建设,通过助力数据整合和共享打破学科壁垒,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帮助识别跨学科研究的潜在主题,以及为解决复杂的学科交叉提供方案,推动跨界创新。

BX4A0303

吴晓球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是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交叉学科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成新的学科,在做好交叉学科,理解学科交叉的同时,要做好主体学科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并且研究要结合时代的变化,适应数字化所带来的研究方法和底层的逻辑的变化,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引领创新,在学科建设方面做出贡献。

BX4A0328

随后,大会主题论坛天津师范大学交叉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原主任,现任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刘仲林围绕“百年‘科玄论战’学科交叉评价”的主题,提出交叉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的跨越可以产生更多的原创思想,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创”的核心范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林梦泉以“交叉学科建设与包容性评价思考”作主题发言,指出交叉学科终会形成新的学科,交叉融合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在交叉学科评价中要采取包容性、发展性的评价理念。武汉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党委书记余向红以“数字文明新时代武大叉院何为”为题,指出数字时代的大学应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在数字这一新领域关怀人类、创造知识、传承文化,共同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索传军围绕“学科交叉研究的问题、困境与展望”的主题,点明当前对于学科交叉的研究缺少从内容上的深入研究与对整个学科交叉研究过程的跟踪分析,在未来需要有对学科交叉研究发展形态等方面的研究。

微信图片_20231025175839

10月21日下午,大会举行三场分论坛。分论坛一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牛力教授主持。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炜以“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组织机制创新与实现路径”作报告,认为做好学科交叉驱动的一流学科建设需要构建自组织模式驱动的学科创新生态系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社科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杨国斌教授围绕“试论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与探索”的主题,提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是找到哲理,打通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浙江理工大学政法学院教授陈艾华以“国外大学跨学科科研合作模式——以美、英、日三所大学为例”为主题发言,提出完善跨学科管理是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引擎。复旦大学教授刘凡丰围绕“学科交叉研究评价的质量和适切性维度”的主题,提出对交叉学科成果的评价,应包括其对促成新学科形成的影响以及解决实践问题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特任副研究员崔育宝通过“交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的国际经验与本土策略”的报告,认为需要增强成效评价的自主性和专业性,并重视学科交叉的过程评价。

分论坛二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晓京主持。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李晓华提出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陕西师范大学771771威尼斯.Cm原院长陈鹏指出交叉学科是在深度交叉、融会贯通之后所产生的、具有与之前学科完全不同特点的新学科。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董秀华介绍了我国“双一流”高校交叉学科建设现状与未来前景。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原副院长兼质量管理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黄明东提出通过本科生院的模式突破已有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更宽的口径培养真正面向未来的有创造力的人才。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方芳探讨了学科交叉视角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动因与策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教授彭湃以德国为例提出了关于交叉学科设置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观点。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祁占勇教授认为鼓励发展交叉融合学科适应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重大核心战略。771771威尼斯.Cm副院长胡莉芳提出传统的学科分工模式导致研究生难以获取多学科知识和技能,需要探索新科技革命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模式。

分论坛三由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贾俊雪主持。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贺飞研究员指出怀柔科学城建设的交叉研究平台有利于提高我国基础前沿和交叉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实力。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研究员介绍了我国农业新兴、前沿、交叉学科的战略研究与实践探索。清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雷环博士围绕交叉学科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分享了学科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徐贤春以“学科会聚造峰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了浙江大学围绕脑科学进行的交叉学科研究。电子科技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副处长谢辉祥分享了有关“双一流”建设高校自设交叉学科的布局特征分析的观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发展处副研究员、《大学与学科》编辑部副主任黄海军结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建设模式探索指出交叉融合能够实现相生共赢。中国人民大学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刘昌乾副研究员介绍了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的探索。中国知网教育信息化事业部产品总监张志辉提出知网在服务高校交叉学科发展中识别和测度学科交叉程度。

分论坛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索传军主持进行专家面对面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晓京与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主任贾俊雪分别介绍了分论坛二和分论坛三的汇报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政策与计划局发展战略处处长孟庆峰,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科技期刊发展促进处处长刘荣,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发展处副研究员、《大学与学科》编辑部副主任黄海军,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处处长曲瑛德,北京大学怀柔科学城校区筹建办公室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贺飞,清华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学科规划与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雷环,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樊秀娣,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李鹏虎和在场学者交流观点。索传军对大会进行总结,对各位嘉宾共襄盛会以及承办单位提供的人力物力支持表达了感谢。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多次强调,“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在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社会各领域全面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是以学科建设推动解决国家重大问题的科学之法,同时也是培育时代新人、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聚焦“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发展与评价”,力求促进跨学科研究和合作,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加强基础研究,完善跨学科研究的管理、服务与评价机制,为中国建设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提供动力,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